《信长之野望13:天道》战略打法及实战浅析7:大决战

《信长之野望13:天道》战略打法及实战浅析7:大决战

所属游戏: 信长之野望13:天道
英文名称:
相关操作: 收藏 下载地址 扩展
模组作者:veryzhh
标签:
最后更新:2017-12-19

二、决战前期——战略防御期

在决战前期阶段,双方兵力处于胶着状态,大决战最激烈、最关键的往往就在这一时期。本阶段常见有三种战役模式,分别为中心凿穿(强击战)、坚壁清野(绞杀战)、诱敌深入(弃城战)。由于本次实例只发生了前两种模式的实战,因此第三种模式只能作为预设模式略提一下。本例的重头戏,则是在速攻流很难遇到,死守流最常用到的“绞杀战”。下面,将结合实例,分别讲解这几种模式。

(一)坚壁清野(绞杀战)

此模式,一般是在双方势均力敌,或我方处于弱势但占据地利的情况下采用。坚壁清野的重点:

1、根据敌方兵力集结的情况,判明敌方的主攻方向,然后由我方预设一个战场,吸引敌方进攻;

2、战场最好是在一处利守不利攻的地点,建设一座支城;如果时间来不及建设支城,也可选一座没有石垣的本城;

3、作为战场中心的支城或本城,必须是孤城一座,不能连接任何町,我方俘虐伤兵和武将的部队也尽可能不入此城;

4、待敌方先发起进攻,我方则立足于支城,尽最大限度地绞杀敌方军队,吸收敌方的伤兵,逐步削弱敌人,壮大自己。

之所以要选支城,最主要就是支城不能建石垣,即使敌方通过猛攻占据了支城,我方的铁炮队、骑兵队、弓箭队对于刚刚攻克、耐久为零的支城还是能保持杀伤力。如果是有石垣的本城,一旦落入敌手,我方铁炮队、骑兵队的作用就大幅被削弱,达不成绞杀的目的。另外还必须注意的是,如果选择本城作为绞杀战的地点,必须将此城下所有的町属都转移到后方,如此,即使落城,也不会令所有的町都一下子失去。——这也是为什么此模式被称为“坚壁清野”的原因,很形像吧^_^

实例(续上图):我方在十河城东面的海港旁,建支城玉藻,只在城中留1W的兵力吸引织田来攻(之所以留这么多兵,主要是防止城一攻就破),重兵和所有装备仍集结于后方的十河城。我不知道如果把10W兵堆在玉藻,AI是否会一次就派出二、三十万兵来攻,至少我只以1W左右的兵力吸引时,AI每个攻击波次都只有8-10W左右,每轮大约是2-3个波次。玉藻登陆战,到目前为止,共打了两仗,总计5个波次,织田方投入了20-30W(具体多少没算),后方还在源源不断地向岸和田调兵。

织田的每一波攻势皆在8-10W人,不太可能是武将不够,因为岸和田城的武将还有很多未动。玉藻的城防虽然打没了,但只要我方有部队站在城上,城就不会落,而织田方从岸和田跨海而来,要花不少时间,我方有足够的时间准备。需要提醒一下的是,战斗结束后,带有俘虏和伤兵的部队不要进支城(我第一次就在这里犯了错),直接回十河城,因为恢复伤兵需要时间,如果这段时间织田方再来攻就会对我方不利,万一支城丢失,伤兵反而成为织田方的了。

两仗之后,我方十河城兵力由25W,增至33W;织田方岸和田城兵力由49W,降至31W。我方在此局部,已由劣势转变为均势,坚壁清野的绞杀战大获成功。此战支城一直未失,其实只要我方十河城兵源足够,就算支城丢了,也可继续围着耐久接近零的城攻击,直到将敌军全歼在城内。反而当敌军向东撤退时,不能在海上追得过远(织田家的兵器科技满了,海战打不过他)。

(二)中心凿穿(强击战)

此模式,一般是在我方占据优势(或局部为优势)时采用。所谓中心凿穿,就是以强制强,敌之最强处亦即其最弱处,集中兵力在局部形成优势,一旦击穿敌防线的最强点,之后便是势如破竹的凿穿之战。此战的要点就是要集中兵力形成相对优势,且敌方地利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(如敌方是巨城就不要想强击战了,那是消耗战),要注意,武将方面最好也能形成相对优势,以上驷对中驷、下驷,才是良策。

实例(续上例):在铃木家(我方)与织田家的第二次玉藻绞杀战将近尾声之时,中国地区的形势也在消然发生变化。一方面,我方快攻克月山富田城;另一方面,织田已将冈山城的兵力大部分调集到了冈山西面的备中高松城(10W出头),并在冈山增兵至5.7W。可织田家一直未将冈山的城防修复,是一大失策。不过,如我方再继续坐等,则中国地区将会逐步失去原有的均势局面。

为了争取战略上的主动,我方前后共出动12W人,抢先向备中高松城发起进攻。备中高松城则以10W兵力出城迎击,双方在城西的港口边展开激战,最终我方击全歼敌10W大军大部,我方足轻、骑兵和攻城橹势溃退,但主力5W骑铁仍在,向备中高松发起了最后的攻击,终于拿下了该城,俘虏5W伤兵、10几员武将,并缴获大量战备物资。

随后,我方骑铁主力在略作修整、恢复士气后,又向几无城防的冈山城(无石垣)发起攻击,以3.8W破5.7W,拿下冈山城。东面兵力空虚的姬路、石山等城,已暴露在我大军的兵锋之下,凿穿之势已成。

(三)诱敌深入(弃城战)

至于诱敌深入之策,非逼不得已,最好不要实施。这通常都是用作后备手段的。其主旨是:有计划地放弃一些支城或本城,提前将城中的兵力和物资撤走,将所属的町转移到后方,且战且退,必要时也可大幅后撤,以此来吸引敌人分兵,从中寻求可以反败为胜的战机。在均势的情况下,如果自己前线的城缺乏地利优势,不利于防守,也可以采取此策,将敌人引到我方预设的战场(利守的支城),进行狡杀战。

实例:由于本局铃木家(我方)形势本来就极为不利,决战开始前的局面也是费尽心机才争取来的,高岭、吉田郡山、十河、玉藻更是一城也不能轻言放弃,而在进行了二次玉藻狡杀战后,形势又意外地变得有利,所以就没有(也不想)尝试诱敌深入之策。

兵法有云:未谋胜,先谋败。在决战开始以前,我就已经设定了几道防线,以备战局不利时,可实施弃城战。由于十河城已修了石垣(此城原本已被织田拿下,后又被我夺回,在织田辖下时修好了石垣),所以不适合在此进行狡杀战。我原本就拟,一旦织田之势不可挡,玉藻和十河都守不住,就弃此二城。而在十河城南和城西各建了一座支城,必要时可择一进行狡杀战。

退一万步将,就算四国全部失守(四国一失,中国受西和南的夹攻,也很难防守,势必也弃守),在九州的两大海港旁,我早已建好支城,可以在这两处进行狡杀战。这是最后一道防线,这两处目前是集中的征兵点,有奉行不断地在征兵、生产马和铁炮,一旦开战,可将所属的町转到城井谷城和府内馆,实施坚壁清野之策。

决战前期阶段的小结:本阶段是决战最关键的时期,因此策略的运用也十分重要,尤其是在劣势局面下,一着走错,有可能满盘皆输。决战开始后,若己方势强,则应以中心凿穿之策为主,主动出击,寻敌决战,歼其主力;若我方势弱或形势胶着,则应辨明敌方主力的动向,施以坚壁清野之策,逐步扭转劣势,同时若敌方的防线有漏洞,还应主动开辟第二战线,在局部应用中心凿穿之策,打破僵局。至于诱敌深入之策,实为谋败之略,不到万不得已,不可轻用,用之不当,则白白自损实力。

实例小结(续上例):经过四国的坚壁清野之战和中国的中心凿穿之战后,双方的形势如下图所示,我方虽然在总兵力上仍处于劣势,但在战线胶着的局部,已变劣势为优势。决战前期阶段结束,下一步,我方将逐步由战略防御,转为战略进攻,进入决战中期。